11月7-9日,长江水环境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长江水环境研究高校协作组第二十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流域水环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协作组成员高校及流域科研机构的24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澳门威尼斯人官网
周培疆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武汉大学始终聚焦流域水环境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智慧监测等前沿领域,努力为长江水环境治理提供武大智慧、武大方案。她强调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流域生态保护中肩负重要使命,希望与会专家借助本次论坛平台深化协作,共同破解长江水环境治理难题,为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行洋介绍了联合承办单位的筹备情况,表示将全力保障论坛期间的学术交流与服务工作。

长江水环境研究高校协作组发起人、同济大学赵建夫教授回顾了协作组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鼓励青年学者传承协作精神,勇担长江保护的时代责任。

大会主题报告上半场由武汉大学朱联东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龚正君教授共同主持,下半场由湖北工业大学刘瑛教授、同济大学成水平教授共同主持。浙江大学王东升、南京大学翟晓磊、井冈山大学周彦波、同济大学黄清辉、武汉大学毛旭辉、湖北工业大学刘瑛、西南交通大学龚正君、云南大学王海军、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辛小康、重庆大学晏鹏、三峡大学刘湘围绕水体污染治理修复展开深入交流。分会场报告中,与会嘉宾围绕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长江流域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7个主题进行共同探索。











大会设置4个分会场,围绕7个主题共88个报告进行交流。其中,同济大学邹晨曦、武汉大学刘瑶、浙江大学张力丹、三峡大学柴一丹4位同学表现出色,荣获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三峡大学、井冈山大学的24位同学分别荣获优秀学术报告二、三等奖。



会议期间,协作组还召开了负责人与联系人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协作工作,规划下一阶段科研攻关方向,明确了第二十一届会议由浙江大学承办。


本次论坛精心组织了东湖生态考察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调研了东湖绿道生态修复工程、湖泊水质监测站点及水生植被重建示范区,详细了解东湖在富营养化控制、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长江水环境科技创新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彰显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推动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向更精准、更协同、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长江水环境研究高校协作组成立于2003年,由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目前已发展为十所成员高校组成的学术共同体,覆盖长江经济带七个省市,二十余年来始终是推动流域水环境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