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于福建泉州晋江落下帷幕,学院参赛团队获得1项金奖、1项优胜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该项金奖也是学校在本项赛事中获得的首金。
本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性赛事,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赛事。赛事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共有46支代表队参与,吸引8006个参赛项目。
获奖项目介绍:
1.藻菌协同的绿色微生物菌剂研发(金奖)
项目负责人:陶越
项目团队:陈兰洲教授、陈超琪副研究员、肖玲教授、常海星副研究员,余思佳、付瑶佳等
项目简介:针对当前农业中化肥依赖度高、耕地退化严重的问题,通过让“藻”和“菌”协同工作,研发出一种能够固氮、解磷、促生、改土并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可以减少农田3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替代方案”。项目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实现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和长期稳定性,使菌剂实现光自养生长、可休眠和可复苏的特性,实现了真正的“免维护”效果。团队目前利用该方案已完成西藏山南、内蒙古沙化地和云南尾矿区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拟让“藻菌协同”成为一种区域化农业绿色修复解决方案,让湖北走在全国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的前列。

图1 藻菌共生体系作用模式图
2.“化气为宝,点碳成金”二氧化碳高值资源化利用制备电池级碳材料(优胜奖)
项目负责人:杜开发
项目团队:汪的华教授,陈翔、余锐等
项目简介: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该项目原创研发的熔盐CO₂捕集-电化学转化(MSCC-ET)技术,针对工业烟气CO₂处理成本高、资源化利用率低的行业痛点,创新性地提出“捕集-转化-增值”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技术已建成全球首套万安级MSCC-ET单体装备并完成示范运行,处于全球行业顶尖水平。团队由汪的华教授领衔,深耕该领域15年,技术产品涵盖石墨烯、多孔炭等高端碳材料及绿色CO原料,可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和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实现从单纯“碳减排”到“碳增值”的跨越式突破。该技术展现出亿吨级碳减排潜力,可带动工业脱碳装备、绿电消纳等新兴产业链发展,为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图2.熔盐CO2捕集与电化学转化技术(MSCC-ET)原理图